聞聞大稻埕-四季季節語絮:最溫柔的大稻埕博物百科指南
Invitation-Stationery-Presentation-Mockup-vol3.jpg

生活的啟蒙,從城市的探索開始; 溫柔的讀本,大稻埕的博物百科。

 

我非常喜歡書的氣味,總覺得書里有一種特殊的氣息,能讓我在煩躁不安的時候安靜下來,讓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變得開心,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在某個時刻,一下子回憶起本來已經忘記的過去的某個場景,那一刻,彷彿時光倒流,一切又重回從前。每次我把一本書拿在手裡,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我都會先把它打開,再把頭深深地埋到書頁里去,然後慢慢呼吸著,聞著,似乎要把整個一本書全吸進去似的。書的氣味聞起來很不一樣,那是一種對於存在的氛圍想像,藉由實際諏訪書本的場域,那時你將能體會到,氣味其實是有重量的。

因為喜歡書的氣味,自然而然的,就愛上編輯書本的詩性過程。

 

拜印刷術之賜,歷史文化、攝影插畫一瞬間就能保存在紙本上,傳遞給每個閱讀者們,文化的肌理也能透過文字與影像書本永久傳承,瞬息萬變的網路資訊流波,紙本的手感與體驗更顯得獨特與具有溫度。正因為如此,那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化事物,就更顯得難能可貴。在資訊傳遞快速的數位時代,紙本文宣的定位,如以非時效性與文化知識的延續,形塑市民美學養成培育,也成為政府紙本文宣重要的課題。一本裝幀精美的實體書,它所用紙張的厚度、質感、觸感;印刷色彩的濃度、它在不同光照下的色溫;裝幀形式的燙金、打凹展現立體的材質層次;書握在手裡的分量感等等,會從不同的角度帶給你豐富的感官體驗,這些都是電子書無法給予的。

 

如果它的內容也很優質,可以朝向無時效性邁進的知識工具,那就真是完美了。

 

2019年依據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報告提及,為深化培育台北市民文化教育美學養成與促進國際觀光深度,將臺北市重要生活場域規劃為五大臺北城市類博物館(Quasi-museum of city, Taipei.)。這些場域依地方持續之特色如觀光美食、生活文化、文資空間、風俗等面向,作為整合與推廣台北城市文化旅遊的內在厚度,持續交織臺北地景的風貌。所謂的城市類博物館,強調「無牆」、以社區生活為主的文化展示與實踐,讓民眾的生活更親近在城市中的文化概念。作為推廣城市類博物館的大稻埕人文生活場域,更為臺北城區中,承載百年歷史與持續活動且建構未來的人文持續性地景。為了配合宣導政策與達到文化城市行銷目的,Joseph Cheng鄭憬翰與臺北市文化局於2019年12月特別構築一本屬於大稻埕的博物百科導讀手冊《聞聞大稻埕-四季氣味語絮》。

封面裝幀設計/Han Wu, 編輯規劃與排版/Joseph Cheng 鄭憬翰

封面裝幀設計/Han Wu, 編輯規劃與排版/Joseph Cheng 鄭憬翰

 

書本是城市的一種感官延伸,在有限中感受無限

 

《聞聞大稻埕 四季氣味語絮》中大量的歷史文本構成類型分析簡圖和邏輯簡明的攝影與插圖構築出以「氣味與文化」為基礎,帶來了構成大稻埕的11種類型產業文化的簡圖和邏輯簡明的文本論述構築出以「四季氣味」為基礎的大稻埕博物百科資訊。但是本書並非單純的一本大稻埕入門教材,而是脫離時序可以隨時翻閱感受與瞭解其文化意義而獨立作為認識與理解大稻埕人文生活場域文化的工具存在。在每一章節對構成和類型的分類論述、以及各個專欄中,我們都可以發現,本書更為關注的是文化與生活在歷史時序下構成對臺灣近代社會發展中從臺語流行音樂作詞作曲、戲曲戲偶戲院、新文化運動、茶業、紡織布料、中藥、南北貨等等具有的意義,從清領時期特有的連棟三進式街屋現象、市區改正下制定大稻埕現代城市紋理的巴洛克與現代主義風格建築,以及在這些空間所產生的活動與文化肌理,皆是作為當代摩登城市重要空間的意義,從新文化運動的文藝復興連帶構成的藝文發展,作為探討思想與交流的公共場域的咖啡館等等,都是依託當時大稻埕特有的文化與時代語境才成立。

 
封面裝幀設計/Han Wu, 編輯規劃與排版/Joseph Cheng 鄭憬翰

封面裝幀設計/Han Wu, 編輯規劃與排版/Joseph Cheng 鄭憬翰

煙縷樣貌的視覺詮釋

大稻埕由不同產業在此聚集。而讓大稻埕發展的關鍵來自於地利之便,締造茶葉與貿易的中心,進而產生了擾動台灣思想啟蒙的文藝復興運動。 這之間產生的情愫與氣味,是一種飄渺難以形塑的想像,應該會是抽象但樸拙柔和的體現。係此,在構想上,我們試圖先揉合11種文化產業的關聯性,並加以符號化與簡化結合後,提取了代表大稻埕發展的重要關鍵意象,即為茶葉、貿易經濟、淡江畔、交織的氣味紋理為原則,展現出內斂卻代表這百年城鎮的底蘊的圖像詮釋。

五感體驗上,以燙金的黃色圓點點與粒狀的流波意象,揉和茉莉花的氣味,意味過去貿易興盛與各種文化產業共榮交織的盛況,也意味不同人事物的思想結合;而茶葉,是帶動大稻埕發展的重要根源,萃取了茶葉的形體與薰香氣味,以長條狀枝椏作為符號,灑落在貿易與生活的鏈結中。

由於氣味的交織,它會是一個有紋理,粒子一般的混沌呈現,如同陰翳下的香火繚繞,是木紋、是煙霧、是各種形體貨物的共榮存在;所反映的,則是依著江畔出港的流波,也是現在大稻埕內外交融的動態文化景觀體現。

 

“「真正有印象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氣味,則是最容易觸動記憶的體驗,每個人、每處居所、每座城市,似也有各自的氣味。有些讓人迷戀,魂牽夢縈到無法自拔;有些讓人痛心,肝腸寸斷到相忘天涯。」”



大稻埕的氣味地景,Joseph Cheng 鄭憬翰

大稻埕的氣味地景,Joseph Cheng 鄭憬翰

 

在這本手冊中,設計構思施以氣味地圖為索引,將帶動大稻埕發展重要契機的茶業為基底,用薰香花茶的茉莉花香氣作為感受閱讀大稻埕歷史編織的紋理,為大家介紹在大稻埕11個發生於四季裏的文化與產業,書寫與圖解那些在貿易、生活空間、文化啟蒙下變得更美好的故事,從在過去時空下的文化風景裡,可以看出從清領時期茶業發展帶動的大稻埕貿易、隨著三進式街屋下的南北貨貿易與中藥、乾貨、布匹的熱絡、千秋、建昌街洋行與買辦貿易的盛行,到了日治時期隨著市區改正計畫形塑現在大稻埕街屋樣貌下的商業活動與霞海城隍廟繞境及軒社活動下的掌中劇與歌仔戲的傳統文化結合商業行銷的魅力、奠定臺灣現在文化思想基礎的蔣渭水所發起的新文化運動與思想啟蒙,同一時期咖啡場域與藝文沙龍、臺語流行音樂、新劇、文學運動...等實質變化如何替現代生活帶來正面影響。文化與生活不只是配合時代,更是構築了這場域屬於這塊土地的生活,這樣的內容將會更貼近與感受大稻埕。

 
以四季構成大稻埕場域的人文記憶文本

以四季構成大稻埕場域的人文記憶文本

咫尺的情愫,來自對於城市的氣味想像

咫尺的情愫,來自對於城市的氣味想像

Design Concept:溫柔繾眷,氣味貫連紙本想像

 

此次裝幀與內容設計要點在於,用大稻埕的四季持續進行的文化生活為主軸,並以「氣味」貫穿文本核心;封面紙材上混合麥桿纖維的未塗佈特種紙上的主視覺設計概念裡,燙霧金的圓球象徵貿易與金錢的流動性,燙綠金的長條構型,則象徵了奠定大稻埕基礎的番莊烏龍茶葉,並以顆粒霧狀的氣味紋理,形塑大稻埕11種產業與文化彼此編織的記憶流波,是種無形交互的過程所孕育的文化意象。而在內頁中,採用櫻桃丸輕塗紙,其澎鬆的特性所帶來的溫潤手感提升的閱讀上的舒適感受;在翻閱的開始,茉莉花的氣味建立了閱讀的第一印象,試圖引導聯想奠定大稻埕經濟與文化發展的起源想像。

 
Magazine-USLetter-A4-Mockup-Template-3.jpg
 

城市容器的記憶,書本裡有什麼?

96頁之中,試圖用四季語絮構成在此生活與發生的記憶串聯:

  • 思想自覺,新文化運動40

  • 新文化運動地圖42􏱗􏱿􏱉􏲀􏱨􏱌􏱍􏱙􏲁􏲂

  • 傳承技藝,「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42

  • 每座城鎮,都應該給書店一束光46

  • 摩登的象徵-喫茶店到咖啡店50

  • 大稻埕藝文沙龍52

  • 聚集於藝文沙龍的人們54

  • 喝杯咖啡生靈感56

  • 走出流行,走入歷史-大稻埕的台語歌歷史58

  • 探索永樂布業商場62

  • 陳明珠與外國朋友的大稻埕散步66

  • 立冬,藥引東來暖心脾74

  • 乾物!來自海洋山林的風乾禮讚76

  • 醫食同源,藥材選購日常86

  • 大稻埕氣味地圖74

  • 􏰠􏰡􏰢􏰋􏰌􏰍 􏰣􏰁􏰤􏰠􏰡􏰢􏰋􏰌􏰍氣味與大稻埕04

  • 大稻埕的黃金時代與產業06

  • 立春,春茶下的一抹葳蕤08

  • 【戲窟講座】見證台灣戲劇發展,掌中劇、歌仔戲、新劇10

  • 大稻埕&茶的歷史18

  • 穀雨,泡一帖溫潤茶湯20

  • 高山仰止,飲茶的含蓄生活22

  • 立夏,夏塘輕韻,青草茶解相思24

  • 線香下的穩定力量26

  • 霞海城隍廟文化祭-暗訪&聖誕辭典28

  • 月老紅線繫姻緣31

  • 小暑,原香青草行32

  • 立夏,常見青草茶植物34

  • 食涼,處暑的涼茶甜點漫步36

  • 白鷺,從曲徑微花到過度繁華的秋獲美學38

 

內容裡的產業文化與歷史回溯傳統並非客觀的描述傳統,而是從中提取出契合大稻埕精神氣質的傳統養分來作為資訊與圖文的設計創作;一本美與值得收藏的經典定義因人而異,所以在這本手冊裡從奠定依著四季將臺灣臺語流行歌曲的歌手、作詞、作曲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語錄、戲偶戲曲、宗教信仰、青草藥、南北貨與中藥材認識、傳統糕點推薦、咖啡藝文沙龍、茶葉選購與大稻埕茶歷史、永樂布業、米行…等,介紹與認識大家心目中大稻埕的經典。接著特寫被奉為臺灣思想啟蒙一代人物的傳奇蔣渭水與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文藝復興,用氣味空間探索處處經典的大稻埕街廓與文化…等,一起探究經典歷久彌新的大稻埕動人魅力。

從本書中大量的插圖、攝影照片是與各類型文字敘述結合的博物體驗,成為了一本可以親子閱讀、個人旅遊探索、大稻埕入門介紹的百科圖文集;並且在書末的拉頁地圖中,設計者更試圖回溯了「氣味」在大稻埕人文生活場域的空間體驗感受,其中尤以各產業構成的體驗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進而初步歸納了一個屬於大稻埕的氣味索引地圖,閱讀者可藉由地圖上的色彩與情境意涵,選擇所想體驗的空間,感受在此空間下的產業與文化故事,達到自身療癒與文化探索的價值;從吸收、內化,慢慢轉變成自己的觀念與想法,探索大稻埕迎接季節帶來的語絮,每一種氣味都是一段生命的印記,每一縷氣味都對應著一段記憶,隨著不同季節探訪,皆能構築與傳遞在大稻埕發生的氣味與故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