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oice of camera, in every moment.
 

在選購相機前,必須思考為何需要?要拿來做什麼?

通常會建議朋友思考下列三種分類,明白自己的需求,進而選擇所需要的攝影設備。

 
 

1. 即時分享交流,以網路社群分享為主

 
Photo 2018-8-23, 13 25 00.jpg

手機會是你的隨行良伴。

 

為了便於資訊即時後製與分享,最好的選擇莫過於手機了,目前手機在相機的發展上,已足夠生活與許多社群影像工作使用,尤其在各項技術整合上,甚至拍攝出來未後製的成果還優於專業型相機(前提為不需放大100%)。

若是習慣一台便於攜帶,以網路閱讀分享為主,可套用各項濾鏡,對於畫質只需要拍的到,看得到輪廓,不重視影像整體順暢度與立體感,只要有淺景深的霧化效果,至於邊緣輪廓是否自然無所謂,不用猶豫了,你需要的不是一台相機,而是一台擁有雙鏡頭以上的高品質手機,以及幾款優質APP。


無論是Android 或Apple 系統,皆有良好的APP與硬體選擇;若在乎夜拍的直觀效果,不在乎放大是否細節清晰,Android 的旗艦型機種會比較適合。值得注意的是,也許會看到部分資訊認為Apple拍攝品質低於Android,必須思考是否需要後製調色照片,Apple 所拍攝的照片相較於Android (如Samsung, Huawei),由於後期潤飾加工的少,是較易於調整潤色的。另外在散景自然度與後期彈性上,目前兩大系統都可針對拍攝後選擇對焦點與散景深度進行優化調整,只差在系統的整合性哪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生活需求。

 
  • Android 系統

 

Google Pixel 3 會是整合性最佳的選擇,影像品質無論在數位變焦與散景模擬都非常讓人驚艷,不同於其他品牌需要多鏡頭組支援,只需一顆鏡頭就可運算出自然的景深模擬。尤其在夜拍上,更是比目前Apple 系統優秀;其他品牌在價格與整體平衡上並非最佳選擇。

推薦App: VSCO, Snapseed

 
  • Apple 系統 

 

iPhone 8 plus 會是該系統目前平衡性最高的選擇,如果預算不是問題,iphoneX 或Xs在未來使用年限會優於8系列。夜拍部分現行機種差距都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若不需要所謂的人像模式,並考慮攜帶方便,其實ip8會是目前最值得購買的商品。

  • 推薦App: RNI film, focos,VSCO, Snapseed

 
 

2.功能完善,畫質與體積平衡

 

便攜型大感光元件相機,兼具體積與變焦 

 

擁有不折損畫質的高倍率變焦,同時有4K錄影需求(部分機種更支援後製寬裕的HLG),並不追求全景人像攝影時的夢幻淺景深,高於手機畫質的後期寬容度,以生活旅遊方便攜帶為需求,Compact相機為最適合的方案。

這類型相機市場,過去百家爭鳴,現在受到手機市場蠶食,目前大約可分為兩類,一是1”感光元件為主,擁有大光圈,三倍變焦,或是光圈稍小,具備生活廣角至五倍望遠的旅遊機;二則選擇更大的感光元件,如m4/3與APSC甚至35mm片幅,具備單焦距大光圈,或是非恆定光圈變焦鏡組。簡而言之,就是具備畫質與體積平衡,又容易放在行囊內的拍攝工具。針對這組別,目前坊間可挑選的相機有SONY RX100系列、Panasonic LX200, ZS200、Fujifilm X70、Canon G9X、Pentax Q7等等,以畫質、體積、功能上,挑選以下兩台具代表性的機種說明優缺。

 
  • Ricoh GR3

 
1550830826_759.jpg
 
APSC大型感光元件,喜愛街頭拍攝的即刻感,優異畫質表現與工藝手感,適合追求高畫質與純粹攝影樂趣的使用者。
 

以追求純粹攝影為理念,重新設計與定義的GR,是2019年最值得購買的隨身相機。

GR系列自1992年推出後,從Film時代至今,累積了大量攝影用家喜愛,不外乎便捷的操作,緊湊的機身,優異的定焦廣角畫質,快速SNAP的特性,都是生活旅行街拍非常方便的選擇。自從2012開始Ricoh與Pentax合併後,這兩家具備獨特品牌理念,追求畫質極致的小眾品牌,逐漸構築純粹追求攝影感受的極致。

今年所推出的The GR第三代,除了升級感光元件,重新設計鏡組外,最讓人開心的不外乎為對焦系統的提升,對於喜好街拍的用家,除了開機延遲低,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對焦捕捉精彩的瞬間。GR3不但在單點對焦上相較於上一代有了躍進,動態追蹤對焦總算跟上其他廠家的腳步,不再是有等於沒有的項目;另外一個執得開心的是,原廠連線手機傳輸不再龜速,採用5G傳輸,可達到連線即可預覽相機內的照片。

在畫質上,整合Pentax在影像細節處理的特長,重新設計的鏡頭,擁有更好的通透性與銳利度,若喜歡標準28mm大光圈廣角,著重旅行與生活採訪隨拍,不需要其他焦段選擇,GR3會是口袋裡不可或缺的優雅物件。

  • 缺點|

  1. 定焦鏡設計,不可變換焦段

  2. 貧弱的錄影功能

  3. 無電子觀景窗

  4. 相較於上一代,續航力略為下降。


  • 優點|

  1. 兩千萬畫素的APSC片幅

  2. 等校28mm廣角鏡,在風景人像與夜間畫質皆值得信賴

  3. 優異的作工手感

  4. 超距離近拍

  5. 觸控螢幕

  6. WIFI連線傳輸

  7. 可擴充套件為21mm超廣角視野。

  8. 三軸防手震

 
  • SONY RX100 系列 (IV,V,VI) 

 
 
1”感光元件,輕便,4K錄影,超高速連拍與對焦的口袋利器,適合V-log與生活旅行工作者使用。
 

SONY RX100系列,使從一推出便廣受好評,原因無他,第一為1”的感光元件,相較於過去緊湊型相機市場主流的1/2.3”~1/1.7”,甚至現在手機的感光元件大小,1”是個在現行數位相機商用市場上,維持體積、畫質與各項功能最平衡的選擇。也許會有人說:不是有些品牌提供更大的感光元件使用嗎?是的,但相對的,也同時犧牲掉體積、鏡頭焦段等功能,當需要大光圈、同時又具備變焦、較大的感光元件,體積是無法克服光學物理原則縮小的。另一方面,這類型相機要的是方便、快速、小型的規格,因此通常鏡頭都為沈筒式設計,相較於可換鏡頭相機,快速變焦對焦與拍攝,在使用速度與手感是會大打折扣的。

而SONY RX100自從III代起,提供了高幀率的電子觀景窗、高速對焦與幾乎佈滿可視範圍的對焦點,以及具備業餘商用的錄影功能,都很難想像是一台小相機能辦到的。除此,等效24-105mm,光圈1.8-2.5的規格(第III,IV,V代),新一代的VI則改變鏡頭設計,具備等校24-200mm,光圈值2.8-4.5,高畫質錄影與S-LOG設定,已滿足拍攝V-log用戶與生活紀錄採訪工作者所需;在畫質表現上,1”堆疊式感光元件在寬容度高達12EV,高ISO在工作堪用值可至3200,除了在近距離大空間人像拍攝上無法營造較佳的淺景深效果外(若運用長焦段壓縮透視拍攝則可輕微克服),已是一台接近完善的緊湊型隨身相機。

當然,若是拿來作為影片拍攝使用,無法外接麥克風收音,在條件較為嚴苛的場景是較難使用此器材克服的,這一部分也是作爲錄影使用的用家必須考慮的。

  • 缺點|

  1. 價格昂貴

  2. 無熱靴,無法外接閃燈等設備

  3. 無法外接麥克風收音

  4. 無防手震

  • 優點|

  1. 可依需求選擇鏡頭焦段(III、IV、V為同一顆生活紀錄常用焦段,光圈較大;VI為需要長焦,作為旅行與影片拍攝上非常方便,光圈略小)

  2. 高速對焦連拍與覆蓋率高的對焦點

  3. 可切換式的電子觀景窗

  4. 自訂功能的轉環

  5. 優異的手機連線傳輸功能

 
 

3.追求影像質感與後期輸出,體積不是問題

 

如果前述項目無法滿足,那麼你需要的是一台可換鏡頭的相機,無論數位還是底片。

 
 

所謂一寸大一寸強,感光元件越大,可做的事情就提升不少。

若不在乎體積所帶來的重量,追求的就是大片幅帶來的高畫質與寬容度、綿密的階調感、大光圈所營造出來的淺景深夢幻感受,可換鏡頭的自由彈性,數位單眼相機,無論是DSLR、EVIL,或是傳統的底片SLR,以及更大片幅如66、645、67等等,會是最佳的選擇。

這類型相機,可選擇的廠牌眾多,在挑選之前,鄙人認為,必須考慮拍攝的項目以什麼為主?或是著重品牌的理念精神?先從使用方式而言,若喜歡手動老鏡的成像,那麼具備Peak focus與EVF的EVIL系統相機,如SONY、FUJIFiLM、PANASONIC等等,會是老鏡頭在對焦精準度上的福音。若喜歡傳統從光學觀景窗構圖,感受當下環境光線變化,以及拍攝時按下快門後,反光鏡反彈略為震動所帶來的回饋感,單眼系統會是享受攝影樂趣的夥伴。

在拍攝需求上,喜好拍攝婚禮紀錄人像,以及跑跑跳跳的人們與物件,除了PENTAX之外,都是可以考慮的;反之,若你是個喜歡大自然,愛好在荒野林地獨自或與伴侶漫步,並追求畫質細膩表現的PENTAX,是獨一無二的選擇。這部分可以很主觀也很客觀,因為拍攝者的考慮與思維不同,只要善用器材,揚長補短,許多品牌自身短板的問題,都是可以調整解決的。

 

那麼,怎麼挑相機?

找到喜好的外型、適合的價錢、好好拍照,買下去的瞬間每一台都會是適合的相機。

 

除了買相機,持續閱讀思考,提昇美學與生活態度,方為攝影良方。

 
 
Taken By LG G4

Taken By LG G4

是不是常常有一種過程,當你來到一個地方,被當下雰圍場景感動,旋即按下快門拍照,卻拍不出當下感動的共鳴感呢?所拍下來的畫面,為什麼有種與心裏感受說不上來的差距?或者是說,常常在買了器材拍不到自己想要的,看到網路分享的器材所拍攝出來的照片,很多時候就會去投射想像,若買了那些攝影設備,就可拍出更好的佳作?

其實,也許把購買相機的費用花在旅行上,會是更好的方式。

 
  • 觀察日常生活同樣場景的變化

 

我自己的做法是,雖然已經習慣每日養成閱讀的一些文章與書籍,但有時大量的文字資訊,或是過於艱深的內容,要把它變成成自己的思考,並轉化成圖像去表現,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記得以前大學時的教授曾在入學第一堂課要求隨身準備一本素描本,隨時畫下或寫下所想到的、看到的任何事物;之前在事務所任職時,東京大學建築系的日本教授也在討論專案時提到:可以試著在同一個地點持續觀察並記錄所看到的人們,有點像是統計紀錄的數據,慢慢的也會變成我們在思考交流時,腦海中可以對應的資料庫。

藉由圖像去印證重疊過去曾閱讀過的任何訊息,不管是令人印象感動的電影場和對白、漫畫構圖、平面海報、報章書籍的文字,都在每日生活會經過的街道、公園,或是上班環境的小庭院、陽台等地方,所看到的人群與生物,試圖從日常所見的影像中,來找尋曾經讓自己共鳴的想像畫面,找出四季日常所捎來了季節語絮。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管用的方式。

 
  • 除此之外,寫作也是很重要的。

 

寫作,除了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外,也是與自己持續對話的方式,如果攝影需要保持觀察的敏銳度與培養美感,不斷與自己對話思考也是必須的過程。透過寫作練習,同時可以訓練自己閱讀與擷取各種思考所需的知識,必須去理解一件事情,唯有自己才能了解自身想要表達的事情,並將其彙整出一套自我的論述,如此方能協助我們在拍攝的當下與前期規劃上,擬定與快速決定每一次拍攝的內容。畢竟攝影也是一種不斷與自我對話成長的過程,這是一件可以持續到老的事情,而且更能把各種資訊變成圖像形式的媒介。

 
  • 旅行,無論是生活還是去遠方,都保持觀察與思考

 

旅行,不一定非要去遠方,風景,不一定要大山大海的熱門景點。

把日常生活當成旅行的一部分,從自己生長的土地開始,持續探索每日習慣的風景,並從中找出讓自己開心、好奇、疑惑的地方,對我而言,就是一種讓身心放鬆與思考的旅行。一直都很相信著,無論在哪,拍照並非一定要拍,風景並非一定要多浩瀚,重要的是,當下的夥伴與自己在想什麼,有了對的事物,感受每一刻的存在,都會讓每一次拍下的影像,表現出屬於那一刻的溫度。

 
Taken by PENTAX K3, Taiwan

Taken by PENTAX K3, Taiwan

 
Taken by PENTAX K1, Taiwan

Taken by PENTAX K1, Taiwan

 
Taken by PENTAX K3, Taiwan

Taken by PENTAX K3, Taiwan